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简介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是高等学校的公共必修课程🤵🏼♂️。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和关心广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和成长发展,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要“重视心理健康和精神卫生 ”重要论述🧑🏿⚖️,课程以落实党中央关于心理健康教育重要精神为总体要求🧑🏻⚕️,以“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关注及时🙏、措施得当、效果明显🩵,心理疾病发生率明显下降 ”为总体目标🫳🏼🧙🏻♀️,以“科学性与实效性相结合、普遍性与特殊性相结合、主导性与主体性相结合、发展性与预防性相结合 ”为基本原则🫗👱🏻♀️,制定《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标准,做到课程集知识传授、心理体验与行为训练为一体。
课程分为六个专题🎵:
专题一 从心开始:帮助学生树立心理健康发展的自主意识;
专题二 认识自我🫰🏼:帮助学生掌握自我探索技能🚣🏿♂️,重视人格发展🥉,正确认识 自己、悦纳自己;
专题三 人际解码:关注学生人际交往和恋爱心理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帮助学生积极调适,构建社会支持体系;
专题四 完善自我🍑:重视学生情绪变化,帮助学生自主调控情绪,直面挫折, 保持理性平和的状态;
专题五 提升自我:关注学习障碍现象,案例分析原因,帮助学生自主调适 学习心理障碍。基于学生对于未来职业特性的恐慌,案例分析成因自主💇🏽♀️,帮助学 生自主调适🎏,培养积极职业化心态;
专题六 热爱生命🚉:帮助大学生识别心理危机的信号👐,掌握初步的干预方法, 预防心理危机,维护生命安全🌰。课程教学内容不断融入心理卫生教育、社会主义 核心价值观、大学生素质教育、积极心理品质、生命教育内容,通过课程授课、 案例教学📔、创设情境😏、互动体验、讨论辨析、游戏参与👏🏿、角色演示、小品实践等 方式强化课程的心理品质训练成果。
通过系列专题学习帮助学生明确心理健康的标准及意义🤽♂️,增强自我心理保健 意识和心理危机预防意识🚲,掌握并应用心理健康知识⛹🏿,培养自我认知能力、人际 沟通能力、 自我调节能力,切实提高心理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团队介绍
主讲教师:姚婧媛(左一)🏃♂️➡️、阿瓦古丽·艾孜木(左二)、邵云鸽(左三)、柳力平(左四)、秦晨玉(左五)、张婧(左六)、宿荟(左七)
本课程教学团队教育理论知识扎实,教学经验丰富🚸,具有良好学术水平和实践应用能力的青年教师为主体的优秀教学队伍🌈。教学团队长期开展团体心理咨询、个体心理咨询以及心理辅导各类讲座👌🏽,心理咨询辅导经验丰富。教学团队以教学 内容为载体、活动任务为纽带、红色基因传承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驱动🎺,开发 案例手册和学生活动手册👩🏼🌾,学生以体验🧑🏿🦰、活动训练方式完成学习任务😏💆🏿♀️,把过去传 统的以老师为主的灌输式、填鸭式教学模式,向以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式学 习和情感感悟为主的学习方式转变👩🏻🍼;针对不同生源的学情,采取多元多维的分层 分类培养,实施因材施教;建立优势教学团队以课堂授课与心理咨询相结合,全 面推行线上线下🌷、课内课外的混合式教学⤴️;利用课程评价管理平台🧜🏽♂️🧏🏻♂️,实现多元多 维的质量反馈评价体系👨🏿⚕️,保证授课质量🏎。
本课程教学团队成员2020年成功立项《心理健康》院级精品资源共享课☛,2022年成功立项《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程思政示范课。本课程教学团队参赛作品“探索人生 完善自我 ”系课程思政示范课质量 工程推进成果,获得2023年自治区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教学能力比赛高职组公共基础课程组一等奖🤘🏽🕋。
典型案例
1.学习目标
素质目标🤷🏻♀️:
①能自觉践行诚信、友善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②体验感受好朋友之间的社会支持,塑造自己的社会支持朋友圈;
③能掌握人际交往的原则🤰🏼,提升自身的人际交往能力🤶🏿。
知识目标🚕💁🏻:
①能陈述人际交往的需要、人际交往的重要性🛝🧝♂️;
②能描述认知偏差造成的人际困惑🖼;
③能识别人际吸引的因素和人际交往的心理效应;
④能总结人际交往原则。
能力目标🫗:
①能在归纳人际交往关系的过程中,总结人际交往的需求;
②能举例说明人际交往的重要性;
③能运用人际吸引的因素和人际交往的心理效应给他人留下好印象;
④能正确分析认知偏差造成的人际交往困惑,并尝试解决。
2.内容与资源
充分利用国家职业教育智慧教育平台🫅🏽、 中国大学MOOC的课程资源辅助教学。运用长江 雨课堂、问卷星🏃♂️➡️、喜鹊儿🖕🏼、钉钉群、QQ群👮🏽♂️、微信群等教学平台和社交工具,构建师生🏊🏼、生生 的紧密连接,及时进行数据的共享和更新🚠。
教材教辅资料:
《心理健康教育》(第二版),王换成、付洪涛 主编,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十四五” 国家规划教材👨🏿🦲;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案例》💆♂️, 自编教辅用书👄;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手册》活动手册, 自编教辅用书。
推送电影💿:《昆仑兄弟》(民族团结一家亲, 同心共筑中国梦)
3.过程与方法
课前:
①发布预习课件:熟悉人际交往相关知识🏌🏼♀️;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式学习习惯;
②完成学生对社交情况现状的投票评估学生的社交情况;
③推送人际剥夺实验♟;
④谁是你最重要的人?通过一句话或者一张照片来表达;初步评估学生人际交往状况👨🏻💼。
课中:
课堂导入:通过课堂活动🤽🏼♀️🚣🏼♂️:绘制自 己的人际财富图,引导学生了解自己的人际关系现状 , 并思考如何改进自己的人际关系。
课堂活动一:寻找人际交往的需要
通过课前讨论🖇,分析归纳出学生的人际关系网络并探寻人际交往的需要:包容需要、支配需 要👳🏿♀️、情感需要。 同时,对于这三种基本的人际需求,人们有主动表现和被动表现两种满足方 式。在人际交往关系网中寻找人际交往满足人们的哪些需要。解决学生存在的人际交往能够 满足哪些人们哪些需要的问题。
课堂活动二:探寻人际交往的意义
课堂讨论:吸引我的N种可能🧘🏻。思考人际交往中是什么因素让彼此吸引?
思政融入👨🌾:斯诺在《西行漫记》一书中,形容毛泽东和朱德是一对“孪生天才” 💆🏽✋🏼。斯诺的夫人尼姆.威尔斯在《续西行漫记》则说:“这两个人是一个整体的互为补充的两个方面🕵🏼♀️👨🏿⚖️。毛泽东有一个冷静的政治头脑,朱德有一颗热烈的斗争的心。毛泽东是智慧,是理论家,是主席🧛。朱德是心脏👈🏻,是军队。他们都是优质材料制成的💆🏼♀️🙂。”
课堂活动:我与他的故事。
通过介绍我对我影响较大的人的故事🤸🏽,感悟人际交往的意义👩🏿⚖️。
课堂活动三:正确认识认知偏差造成的人际困惑
案例分析:人际困惑谁的错
小组根据案例讨论,案例中的人际困惑的原因是什么?
认知偏差客观存在我们该怎么办👨👩👧👦? 了解人际交往的心理效应🔶,巧用认知偏差💅,帮助自己 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人际交往的心理效应:首因效应;近因效应;晕轮效应⬇️;投射效应;刻板效应↕️。
认知偏差的调适:准确客观地评价自己;积极认可自己☝🏽;努力完善自我;综合客观地 评价他人。
课程思政录课部分
课堂活动四:好人缘的秘密
课堂活动👱🏿♂️:寻找人气王
选出我们班级中人缘最好的人,并请小组代表发言描述他/她好人缘的特质,引导学生运 用思维导图进行分析;
请学生通过长江雨课堂弹幕谈谈你认为的最重要的人际交往的原则;
树立平等意识𓀐,尊重他人原则
在尊重需求层次中👨🏼💼,马斯洛指出人们有一种深切渴望被尊重👨🏼、被认可和被理解的需求🌝。 在这个层次中,个人需要得到他人的赞扬☯️🏷、鼓励🫓、认可和尊敬, 以及享受公正🧑🏻🎨、平等和自 由 的待遇🏂🏿🥉。
诸葛亮在《出师表》 中写道:“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 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
“三顾茅庐 ”反映了尊重在人际交往中的作用。 当一个人真诚地尊重另一个人的才华和人品 时📌,他们可以建立起互相信任和尊重的基础,从而实现共同的利益和价值😒。人们可以通过相 互尊重建立联系和合作,达成共同的目标。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中国对外开展外交活动的核心原则,尊重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重 要组成部分✏️,也是国际关系中不可或缺的元素🥋。通过尊重,不同文化、不同国家🐘、不同阶级 、不同性别等可以互相理解、互相包容🙇🏿。尊重可以建立起国家间👨🏿🔬、 民族间🎳、文化间、个体间 的互信和理解,促进社会的和谐与共同发展🤹🏻♂️。
能够严以律己,宽以待人原则
大学生在人际交往过程中常常会因为一些小事,互不相让,彼此之间不服气🤵🏿,其实只要 我们尝试“换位思考 ”🦹🏻,就会最大限度地理解别人,发现对方的闪光点,从而欣赏对方🗡。不 同的地域、不同的成长环境、不同的生活习惯等造就了每个与众不同的人🧖🏼♂️,人们在交往过程 中常常会有一些不愉快的苗头出现,每当这个时候,严以律己,宽以待人的原则就会让我们 在人际交往中获得主动地位🪺。
清康熙年间🍻,大学士张英老家桐城的府邸与吴姓相邻。吴姓盖房欲占张家隙地,双方发 生纠纷🥿,告到县衙🧑🏻✈️。 因两家都是高官望族🫘,县官难以定夺。张家人遂驰书京都🏓,张英阅罢💔, 立即批诗寄回🧜🏽♂️,诗 曰:“一张书来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长城万里今犹在👨🏿🏫,不见当年秦 始皇。 ”家人得诗,随即拆让三尺,吴姓人家深为感动🕕,也连让出三尺。于是🌕,便形成了一 条六尺宽的巷道。
“六尺巷 ”是一把人生的尺子,值得我们经常拿出来量一量;更是一种人生修养境地的 隐喻,值得我们经常去走一走。常走“六尺巷 ”,修行正己⛹🏼♀️🛌,就会走出人生天地宽,走出人 生的高天白云。
做到为人正直🤟🏼,诚实守信原则
从中国传统思想渊源看,“诚 ”在很大程度上是在文化传统、风俗习惯👎🏻、社会教化和价 值取向等非正式制度环境中形成,是对个体思想品德、 内在修养的要求🤘🏽,即“ 内诚于心 ”。 “信 ”同样是中国传统伦理思想中的一个重要范畴🐋。从字形分析,“信 ”从“人 ”从“言 ” , 在儒家学说中🐄,“信 ”是“仁、义、礼🫄🏻、智🪳、信 ”伦理“五常 ”的重要内容。孔子曾言💌: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孟子也认为: “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叙🧑🏻🎨🗄, 朋友有信。 ”儒家将“信 ”作为朋友交往的重要原则。
同样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我们也弘扬诚信🚶♀️➡️。诚信是人际交往的基础,正所谓人无 信不立。
遵循互相帮助、互惠互利原则
大学对于同学们来说是一笔宝贵的财富🧑🏼💻, 同学们发展自己的各种能力🐬、扩充自己的知识 圈, 同时为周围的人提供更多的资源和支持🙏🏻,建立强大的团队和合作意识,才有可能在学业 和职业生涯中获得更多的成功和发展🧝🏽♂️。和而不同,美美与共,彼此促进🧎🏻♂️,成就彼此👨🏼💻💫。
传承中华传统文化“天下大同 ”的理想追求🤵,赓续马克思主义“ 自 由人联合体 ”的思想 光辉,2013年3月23 日,习近平主席首次提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 📮。事实充分证明,构建人 类命运共同体是世界各国人民前途所在。只有各国行天下之大道,和睦相处🚶🏻♂️➡️、合作共赢,繁 荣才能持久,安全才有保障。这也是互相帮助💫、互惠互利原则的真实写照🏄🏽♂️。
思考:自己的人际交往底线是什么🧑🏊🏼♂️?
通过课前长江雨课堂的评测监督学生自学成果➞;课中采取长江雨课堂全程监测、小组合 作互评、教师评价等多元多维教学评价方法💑,全面进行学生学习情况的监测;课后通过实践活动,不断进行知识内化🚠,塑造学生的良好社会行为习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尝试将自身发展和国家的发展紧密联系起来🧑🎨,结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社会主义核心 价值观中寻找人生发展的方向和追寻👨👨👧👧。
通过本次课学生在丰富多彩的课堂活动中探寻人际交往的需要和意义,归纳总结人际吸 引的因素,正确认识认知偏差造成的人际困惑🕤,探究人际交往原则。活动中让学生自己体验 ⛔️👩🏻🍳、感悟人际交往对自身的影响。在老一辈革命家、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 色社会主义思想中激励学生在人际交往中心怀家国🧔🏽,有容乃大。
学生反馈:在课程学习过程中深刻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精神及国家大事中传递 的思想内核,帮助自己进一步明晰了人生观、社会观和价值观,让自己能够在生活琐事中多 一分豁达,在人际交往中多一份自信。
案例成效
本次课认真贯彻以学生为中心,以问题为导向❔,以课堂活动为抓手的教学思路,按照BOPPPS教学模型为全过程混合式教学模式参考☢️,采用卡干合作学习结构为活动设计依据,充 分调研学生存在的人际交往困惑, 围绕学生的困惑预设教学重难点,在合作式学习中探究,并努力正确认识自身存在的人际交往困惑🏷,总结自身的人际交往原则。
本次课重视课程思政对于学生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导向作用。人际交往问题是学生目 前较为关心和重视的问题之一,学生在此问题上的看法✌🏼、做法将影响学生今后的人际交往,对学生的发展至关重要🧹。在教学设计和组织上,本次课选用革命先烈👨🏽🚒、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关案例进行教学,进一步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本次课通过课堂讨论吸引我的N种可能。思考人际交往中是什么因素让彼此吸引。通过案例分析人际困惑谁的错,分析人际困惑中的认知偏差,结合人际交往的心理效应,尝试在人际交往中提升交际能力,调适认知偏差。利用长江雨课堂好人缘的秘密小调查进行班级好人缘票选🤵🏻,并讨论分析人际交往的原则🚣🏻,通过小组点评和教师点评,引导学生有效掌握教学难点👍🏿📇。 深入开展探究式教学,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提高教学效能。
本次课利用信息化教学设备统计数据进行统计👩⚖️,针对案例进行精准分析,进一步领悟人际交往的心理效应,调适认知偏差造成的人际交往困扰。
本次课深入践行学以致用的原则🛰🧛🏻♂️,鼓励学生在课堂活动中总结人际交往的原则,并尝试给自己制定人际交往的底线。
本次课在教学设计中重视多元多维的教学评价🚴♀️👨🏼🎨,鼓励学生积极在小组合作教学中发挥更 大的作用,在教学评价中重视学生评价、组间评价、平台评价和教师评价,突出学生的增值 评价🤷🏻,全过程看待学生课前和课后的学习评估。通过可评可见的学习评价激励学生投入学习♿️🧑🏼✈️,提升能力。
视频🤴🏿🩷:学会人际交往